应当看到,美联储和西方各大央行的确针对信贷紧缩采取了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举措,其中,拍卖2000亿美元国债、不断拓宽贴现窗口之举,更有明显的援助色彩。
类似的信息泄密现象并非独此一例,由此带来的惨痛教训也非独此一例。我国《证券法》、《公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信息披露有着系统的规定,既有法可依,也有规可查。
上海证券报 进入专题: 再融资 。事后,杭萧钢构负责人在配合有关部门调查时说:如果这时立即对杭萧钢构股票采取紧急停牌,可能后果就不会往恶性发展。某媒体披露的数据显示:105家机构在暴跌前夜已经逃遁中国平安。在浦发银行董事会召开之前,增发消息何以传遍市场?是谁走漏了消息?而此后的报道显示,有些机构在市场有传闻浦发银行即将再融资以前就已得到消息。再融资问题引发的股市剧烈波动,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认真反思这一现象,更容易帮助我们汲取教训,避免类似事件的重演。
因此,重要信息的泄露不仅危害市场,对广大投资者也构成了极大的不公。但是,反思得还远远不够,浦发银行、中国平安再融资消息的提前泄密或疑似提前泄露,与杭萧钢构案中重大合同的提前泄露有许多相似之处。对房地产市场,政府也应在房屋售价已经显著低于未来房租的贴现值时购入城市的一部分房产,以稳定房地产市场。
在目前外资还在大量涌入中国时以监控和打击伪装出口流入资金的行为为重点,今后若出现大量资金涌出到境外的苗头时,则以监控和打击伪装进口流出资金的行为为重点。最近几个月的股票市场价格暴跌,充分暴露了此前一年中股市泡沫生长的危害,说明了搞牛股市的政策是非常错误的。东亚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表明,这样的骤变往往发生于过热的经济降温、股票和房地产的价格崩溃性暴跌的过程中。从这个角度看,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的条件下,当经济衰退的骤变导致大批资金想流出到境外时,国内的外债和外资直接投资的资金越少,对外的隐性偿付义务就越少,能够流出到境外的资金就越少,本国经济由于资金流出所受到的冲击就越小。
首先是一律禁止任何金融投资性的外资流入,只允许外商和外资以对中国进行新的绿地投资即兴建工厂、安装设备的方式对中国进行投资,并对此类投资也加以严格的监督和控制。面对中国当前可能发生的两方面危机,千难万难,政府有效地控制资金并适当地实行再国有化就不难。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过多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体现的主要就是这样的资金跨国界对流。——上述所有各项措施,都应当有利于建立并稳固地维护由中国自己本国控制的完整的产业链、资金链。我们当前在这两方面陷入的两难境地,来源于巨额资金在我国的国内与国外之间的猛烈跨国界流动:当这些资金大量涌入时,我国的外汇储备激增,造成了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这样,即使在今日的中国,外资的大批撤资及与其相联系的资金转向外流也可能变成金融上的崩溃,我们必须严密地关注这样的动态演化,严防资金转向外流演变为冲垮中国金融体系的金融崩溃。
现在我们需要尽量制止资金的跨国界对流,以此来防止中国的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并适当减少中国的外汇储备。对任何无力履行偿付外债义务者应立即启动破产程序,并尽快完成破产清算,以结清其所欠外债。基于上述考虑,制止外汇储备增加的最正当的方式是制止借入新的外债、制止新的外资投资,减少外汇储备的最正当的方法则是偿还外债,清偿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金。目前城市住宅售价的急剧波动和股市的价格暴跌表明,这样的政策给中国经济制造了巨大的灾难。
特别是由外资控制的出口导向,必定会使我国在企业合资中处于上述的两难境地。目前中国境内外资金的跨国界对流已经大到了完全不必要的程度:我国是资金净流出国,但是一年至少有6百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这样大的资金流入,这意味着我国一年的境内外资金跨国界对流至少为6百亿美元。
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立即禁止将任何国有企业、国有的任何企业股权出售给任何外商、外资企业和其它外国单位包括政府。对于停止新的外资流入、减少目前已有的外资来说,最大的障碍是跨国界经营的外资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和跨国经营的银行。
由于很难监管跨国界经营的外资企业内部的这种跨国界的资金流动,还由于这种跨国界经营的外资企业还有上述种种不利于中国的弊端,我们应当对跨国界经营的外资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和跨国经营的银行在中国的经营加以足够的限制。官方外汇储备本来的功能就是,在出口和外资流入形成的外汇收入不足时用于履行进口的显性偿付义务和上述的对外隐性偿付义务。中国货币对美元浮动的幅度极为有限,中国又一直有巨额的对外贸易顺差,这使资金的跨国界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显得相当特殊。过去的类似政策没能坚持下来,是由于许多合资企业被外资控制了产品的销售和投入的采购,外资企业通过压低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投入的采购价格转移了合资企业的利润,造成合资企业的亏损。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商业化经营的主权财富基金(如外汇投资基金)用外汇储备购买国外资产,将官方持有的外汇储备变为由商业化基金持有的外国资产。尽量减少新在中国开设的外商投资企业。
其次是产品主要在中国国内销售或能够主要在中国国内销售的企业或其分支企业,收购时原则上应要求中方必须持有企业51%以上的股权,且销售渠道和网络必须由中方控制。组建股票价格平准基金和购买房地产的机构,就是应对危机的一个重要的组织准备。
这些机构运营中需要的外币资金,由财政部发行专门的建设债券筹集,这些债券由国内银行以其持有的中央银行票据认购,而这些国有财产经营机构将所获中央银行票据兑换为外币使用。其次是泰国在危机爆发前实际上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泰国货币对美元固定汇率,而中国在2008年之前早已使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实行了灵活的浮动。
有些部门应当进行全面的内部重组,强令外资全部退出,现有的外资企业或外资持有的企业股权则由国有的控股公司或投资基金收购。经营需要增加外币资金者,必须以其所有的人民币资金通过在中国境内的银行购买中国的外汇储备,向其售出外汇者,只能是中资银行或在华的独立的外资银行,这些银行的外汇资金只能来自向中国人民银行购买。
中国最近十几年来股票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表明,中国的资金所有者们对预期的价格波动造成的收益变动极为敏感,有极强的资金流动倾向。外商在华金融机构必须与其境外总部分立,并且不准再从国外调入任何新的资金。而到2008年春天,某些城市的住宅价格已经开始下降,股票价格暴跌,政府为扼制通货膨胀而不得不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有可能导致经济的冷却,这确实有点象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泰国的情况。在那一年的经常项目顺差下,这样的资金流出本来可以使外汇储备只增加不到900亿美元,但是由于那一年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各种资金流入仍然高达1600多亿美元,造成我国的外汇储备在那一年又增加了近2500亿美元。
在外汇储备激增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原则上如果外方不向中方交出供销渠道并同意中方控股者,至少暂时不再批准其在中国境内再建立此类新项目。某些决策者曾经以发展房地产业为借口默许城市住宅价格上涨,曾经纵容股市泡沫,实行让股市牛起来(虽然是慢牛)的政策。
最后再考虑产品主要在国外销售且投入主要由国外进口的企业或其分支的收购。——尽快有计划地由国有的控股公司和投资基金逐步回购在境外股票市场中上市的境内企业的股票、境内企业在国外发行的债券。
不仅如此,也只有第三种方法才是真正同时扼制经济过热和过冷的骤变的有效方法。政府应及早作好应对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崩溃的预案和组织准备。
中国企业在国外新发行的任何股票和债券都应被视为新的外资流入,必须经过相应的政府部门严格审批并受相关部门严格监控。——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强制收购外商在华投资企业或外资持有的企业股权,减少外资在中国境内持有的企业资本金,通过购回外资持有的企业股权而减少中国对外的隐性偿付义务。这样的杜绝外资进入的行业包括:与军工生产有关的所有企业、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如公用事业包括水务事业。即使出现了某些危机现象,中国发生的经济问题也完全有可能不象泰国陷入危机时那样急剧、那样具有戏剧性。
这样的经济泡沫迟早会破灭。具体的政策措施包括:——严格监控和严厉惩罚以伪装的出口或进口对境外流入资金或流出资金的任何行为。
为达此目的,应尽可能制止外资对境内中国企业的任何收购和并购。不再批准开设新的没有实际投资于工厂和设备的绿地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
——为维护中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防止发生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崩溃性恐慌,防止在股票和房地产价格过低时形成要求外资购买救市的需要,中国政府应建立专业的国有财产经营机构,在股票或房地产价格过低时购进股票或房地产以稳定市场。这样连续地超过9%的经济增长在当前的中国是不可持续的,它不仅使中国出现了高通货膨胀,而且进一步以这样的速度增长会使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造成各种混乱并最终必定引发骤变,使经济增长率下降,而那时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就只能通过突然的危机和经济衰退来实现。